西洋古代宮廷舞

  • 西洋古代宮廷舞
  • 簡介
歐洲各國的宮廷都舉行隆重的舞會。起源於捷克民間的波爾卡和起源於奧地利民間的華爾茲,正是在這時漸漸地風行於全歐並隨著施特勞斯的音樂一起為上流貴族所推崇,走入歐洲宮廷。在盛大的宮廷舞會上,名貴嬌豔的鮮花點染其間不可數計,華麗炫目的禮服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晶瑩剔透的水晶吊燈閃爍星辰一般的光輝……這一切都像夢境一樣感到神秘而新奇,卻又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發展史
在15與16世紀的歐洲,王公貴族們開始迷戀一種舞蹈,舞蹈中華麗的音樂和舞姿輕慢與莊重,這種舞蹈有著嚴格規定的舞步、舉止、儀態和舞蹈程序。跳這種舞是身份的象徵。女士要充分在舞會上體現出淑女的矜持與高貴,而男士呢,要表現出騎士的瀟灑與風度。舞會中,通常由國王和王后首先表演,然後按社會地位的高下依次開始。參加者利用跳舞的機會展示自己華美的服飾、高貴的風度,以及無上的地位和榮耀。
15世紀晚期,宮廷舞已成為奢華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貴族騎士,不僅要求對騎術、劍術十分精通,還必須掌握嫻熟的舞步,這幾乎成為騎士的一項個人行為標準,是進入上層社會,進行社會交往活動的一種手段。這種舞蹈不僅是王室娛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也是對貴族子弟進行教育,培養他們具備統治階級所需要的文化修養和禮儀風範的一種手段。
不過說到,這種處處要體現貴族氣質是舞蹈其實源自民間舞蹈。14世紀末,民間舞蹈進入了王公貴族的城堡中。原本樸素、熱情奔放的民間舞蹈,進入宮廷後發展成為舞會舞和宮廷舞蹈,有了禮儀性的莊重和嚴肅的特點。同時,西方的舞蹈音樂在公元15世紀進入了它的第一個繁榮期,這是當時的歐洲宮廷熱衷於此的結果。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宮廷社交舞出現了華麗的隊列式舞步。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宮廷中,跳一種名為“伏而塔”的雙人交誼舞(這和現在的交誼舞不同,兩人並不摟抱在一起),隨後這種舞在歐洲風行一時。
到16世紀,出現了像《帕凡舞曲》這樣的,由前舞、後舞兩首速度不同的舞曲組成的成對舞曲。
這種舞曲發展到17世紀中葉,逐漸被由4首舞曲組合而成的“古典組曲”所替代。隨後的日子裡,又出現了小步舞曲、蘇格蘭舞曲等多種形式。19世紀,又一種新的舞曲形式產生,並從此成為社交舞曲的絕對主流,直至今日,我們仍無法忽視它的重要性,它就是圓舞曲。
在1717年亨德爾獻給英國國王喬治一世的“水上音樂”可以說是舞曲中的精品。因為其是在喬治一世遊覽泰晤士河時演奏,故稱“水上音樂”。
17世紀中後期,英國首先出現了公共舞廳,所跳的舞蹈大都是王室府邸的舞蹈教師所傳授的宮廷舞。然而,舞廳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和平民百姓,宮廷舞的拘謹嚴肅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於是,舞步簡單、形式自由的新式舞蹈陸續被引進舞廳,而古老的宮廷舞逐漸從人們眼中消失,幻化成音符,變成作曲家抒發情懷的方式和演奏家指尖的舞蹈。
17世紀中葉,交誼舞逐漸由莊嚴、華麗趨向尊貴、輕快、活潑的格調。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喜愛舞蹈,在當時的宮廷中,盛行一種優雅、快速的“ 著艾特”舞,又名“小步舞”。它較長時期流行於整個歐洲。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如巴赫、莫扎特等都為小步舞譜寫過舞曲,現在有許多首標題為“小步舞曲”的古典曲子,其中以巴赫的“G小調小步舞曲”最為出名
宮廷舞由於其煩瑣禮儀與規則逐漸退出了社交場合,但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從很多芭蕾舞中,依稀看到當年歐洲宮廷舞蹈的影子。
18世紀初,由德國、奧地利農民舞“蘭德勒”(其來自於農村打穀場的踢場動作)演變而成的三步舞-維也納華爾茲傳入奧地利宮廷,並開始在歐洲流行盛行,它以輕快的節奏和旋律,急速、優美的旋轉而受到人們的歡迎。英國喬治四世在皇宮舞會上親自起舞,排除教會和舊貴族的反對和異議,從而確立了華爾茲在交誼舞中的重要地位。當大音樂家斯特勞斯父子所創造的華爾茲圓舞曲風靡歐洲後,人們將華爾茲舞稱為“舞中之後”。
隨著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交誼舞從宮廷和貴族階層逐漸向其它階層開發,成為家宴必不可少的形式,也出現在公共場所之中。18世紀末,法國和英國開始普遍建立商業化的公共舞廳。社交性的交誼舞又成為舞廳舞(Ballroom Dancing)。
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和浪漫主義運動的興起,由於男女衣著樣式從長裙逐步轉向方便行走的裙式,英國的布魯斯(慢四步,Blues)、快步舞(快四步,Quick Step),美國的狐步舞(中四步,Foxtrot),波斯頓華爾茲(Slow Waltz,慢三步)等舞種十分流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拉丁美洲的舞蹈傳入了歐洲。先是阿根廷的探戈舞,然後是古巴的倫巴舞、巴西的桑巴舞(Samba)相繼流行,人們熱衷於這些舞特有的節奏和舞步,並一直流傳至今。
20世紀初,爵士樂的出現使交誼舞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在1904年,英國成立了皇家舞蹈教師聯合會,並由專門的舞蹈家華爾茲、探戈、狐步、倫巴、快步舞等國際流行的舞種、舞姿、舞步、方向等加工整理, 使它具有了一定的規範和標準,公佈為“國際標準交誼舞舞廳舞”的跳法,這就是所謂的“國際標準交誼舞”,“標準舞”,簡稱“國標”。那種在舞廳裡無拘無束、不拘一格、隨心所欲地跳,便被認為跳的是自由舞。“國標舞”與一般的交誼舞的區別在於:“國標舞”是規範化、系列化的,它脫離了純粹的自娛性,增強了藝術性,此外“國標舞”還具有表演性、競技性的特點。
外國宮廷舞分類
1.帕凡
帕凡,意大利文pavane的音譯。一種雙拍子舞蹈。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意大利帕圖亞padua,因而得名;另一說法是:源於西班牙,與西班牙文pavo孔雀,一詞有聯繫。帕凡因其舞步莊重,如孔雀狀,故被翻譯為“孔雀舞”。十六世紀初流行於歐洲宮廷。1550年前後不再流行。但其舞曲,直至1650年仍常用於加力亞德之前,從而構成一種二樂章的早期組曲,後在組曲中逐漸為阿德曼德等所取代。
2.小​​步舞
小步舞17世紀歐洲流行的宮廷舞。源於法國西部布列塔尼地區的農民舞蹈布朗爾。基本的步法是一種樸實無華的小步,小步舞因此得名。16世紀傳入宮中,經宮廷舞師加工改造,舞蹈風格變得端莊、文雅、優美。屈膝禮和鞠躬,嚴格對稱的舞蹈構圖,使它在同時代的宮廷舞中佔有明顯的優勢。其行進構圖有Z字形、8字形等。一對舞伴按地位不同順序跳,先是國王和王后,然後是太子和妃子,等等。小步舞不再流行以後,成為古典舞蹈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教材。
3.華爾茲
華爾茲(Waltz),又稱圓舞,一種自娛舞蹈形式。華爾茲舞曲,即圓舞曲也常被稱為華爾茲。華爾茲是舞廳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強的自娛舞形式,亦稱圓舞。“華爾茲”一詞最初來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滾動”、“旋轉”或“滑動”。
華爾茲是舞廳舞中最早的、也是迄今為止生命力最強的自娛舞形式亦稱圓舞。“華爾茲”一詞最初來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滾動”、“旋轉”或“滑動”。這倒是一語破的地抓住了華爾茲舞動作的基本成分。關於華爾茲的發源地,目前世界上有好幾種說法。德國人根據這個詞來自古德文的事實提出它產生於德國。法國人認為它最早源於法國的沃爾塔舞。而意大利人則順藤摸瓜地提醒法國人說,別忘了,法文的“沃爾塔”一詞來源於意大利語;言下之意,不言面喻。
華爾茲一詞,據考證是大約在1780年前後出現的,而3拍子“蓬嚓嚓”節奏的圓舞則很早之前就流行於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維也納一帶的農民中;至於華爾茲類型的舞曲,則早在17世紀就演奏於哈普斯堡的皇家舞會上。
儘管華爾茲這種自娛舞蹈形式早已流行於農村,但它能夠成為城市民眾的舞蹈時尚,卻是有其社會變革和藝術趣味等多方面的原因。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蟹)命及其在歐洲各國的激烈影響、工業革(蟹)命的興起以及工人階級的大規模出現等等,使人們對自娛性舞蹈風格的要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曾一度廣為流行的小步舞和加伏特舞因其刻板、拘謹的風格而被淘汰。身體輕鬆自然、風度飄逸灑脫的華爾茲一時間成了人們(特別是法國人)更能自得其樂的方式。
但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出現都必然遭到保守勢力的白眼一樣,華爾茲的迅速流行自然受到出於種種目的的反對和阻礙。除了教會說它因男女持抱近、動作旋轉過快而不道德、不文明,甚至粗俗邪惡、不堪入目外,還有原來靠教授小步舞和其它宮廷舞為生的人們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華爾茲的簡單易學和自由舒暢的特點,吸引了廣大的舞者,常常只要在一旁觀看一會兒就能學會。這種舞無需像小步舞那樣,非掌握大量複雜的花樣才能登場。

  • http://baike.baidu.com/item/%E5%AE%AB%E5%BB%B7%E8%88%9E

评论

热门博文